传统产业加快“触网”,线上线下融合发展
11月13日,第九届家博会主展区内,合肥荣事达小家电有限公司的养生壶、电火锅等智能小家电吸引了不少消费者的眼球。这家企业今年“双11”网上销售额达9889万元,同比增长72.1%,是去年同期的1.72倍。 “家电企业线下渠道固然要巩固,但线上作为新增长点同样重要,必须加快转型,目前我们在营销渠道、产品定位上摆脱了传统模式,通过大数据把握消费者‘痛点’,研发年轻消费者喜欢的产品。 ”荣事达小家电电商事业部部长曹光烽告诉记者,从2013年7月试水电商以来,截至目前,线上销售额累计近15亿元。 不仅是家电行业,在“互联网+”大潮下,传统产业触网越来越多。桐城市与阿里巴巴合作打造阿里巴巴桐城产业带,将当地包装印刷、羽绒家纺、农副产品深加工和玉雕文化等传统产业搬到网上。 “上线1年来,已有444家企业入驻,先后4次跻身首页热门产业带,销售额从刚上线的2800万元提升至目前的1.6亿元,同比增长460.86.%。 ”桐城电商园负责人吴刘兵说,“产业带不仅帮中小企业获得了订单,降低了采购成本,提升了知名度,还带来了更多线下订单,目前线上线下交易比例为3∶7,融合发展趋势明显。”网售增速较快,但发展仍需“爬坡过坎”
近年来,越来越多的企业搭上“互联网快车”。统计数据显示,今年前10个月,我省累计实现网上零售额90.5亿元,同比增长80.8%。网商主体也正在快速增长,去年全省新增网络经营主体1.3万户,实有各类市场主体开办的网站和网店近10万家。来自阿里巴巴的数据也显示,今年上半年,全省活跃用户数达到1023万人,占全省总人口1/7以上,同比增长26%;买进355亿元,同比增长40%;卖出180亿元,同比增长55%。
虽然我省网商主体不断增多,网上零售额快速增长,但发展不足、发展不优仍不可忽视。阿里研究院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,在淘宝的跨省交易中,安徽属于低逆差省份,基本上向外省销售1元钱,就从省外买入3元钱。 “虽然逆差可以解读为网络消费能力强,但更重要的是说明网商群体不够壮大。”刘家杰告诉记者,在阿里研究院发布 “2014年中国 ‘电商百佳县’榜单”中,我省尚无一个县上榜。
“小县城难招电商人才,招来了也很难留住,所以把电商运营业务的主力放在合肥等大城市。 ”天方集团董事长郑孝和说,电子商务有“虹吸效应”,越是发展好的地方越有吸引力,尤其在人才方面,为他人做嫁衣的现象时有发生,有的培训完了就跑到大城市去了。 “这种现象短期内很难避免,要想解决必须强化电商氛围营造,加大政策扶持,加快自身发展。”
“电商从2009年至今呈规模化扩散,增长速度不断加快,但人才缺乏、政府和企业认识不足等瓶颈仍不同程度地存在,现在社会各界都高度重视‘互联网+’,这给我省电子商务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大环境,提供加快发展的新机遇。 ”刘晓云说,借此东风,政府应大力构建县域电商生态,激发创业者热情,夯实交通、宽带、物流、仓储等基础设施,在企业注册、人才就业保障方面提供高效的公共服务,积极引导企业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网货品牌,提升电子商务水平,为消费转型升级注入新动力。